外资“二次入华”,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文 · 记者 饶恒
《国资报告》杂志18年第5期
汽车行业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到了入世前后,国人讨论最多的是“狼来了”,担心外资冲垮脆弱的中国汽车工业。
如今,虽然还面临技术、品牌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毕竟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9年蝉联全球第一,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生产大国。
面对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汽车产业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这一被称为“断奶宣言”的重大举措将带领汽车产业驶向何方?
合资股比放开,国企、民企、外资品牌同台竞争,将带给汽车行业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开放看似是一个危局,实际上也可能是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机遇。
“合资经营可以办”,1978年邓小平在一份简报上的这句批示成为了中国“合资企业”的由来。
外资的引入带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入世以后国内民营汽车公司加速崛起,共同缔造了一个汽车大国。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分别达到2902万辆和2888万辆,连续第9年蝉联全球第一,且全球市场销量占比高达30%左右,远超第二名美国的约19%。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早期合资的中方都是骨干国企。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整车合资企业中外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50%,以及单一外资企业在华成立合资车企不得超过两家。
直到入世后多年,几次修订的汽车产业政策依然没有放松这一限制。
2016年,多个主管部门在不同场合提及“股比是否放开”等问题,引发汽车业界高度关注。当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汽车行业有关股比问题的专题座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明确反对贸然放开合资股比。
2017年,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放开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直到今天,放开汽车行业股比限制成了中国扩大开放推出的具有标志意义的举措之一。
话音刚落,国家发改委随即向媒体通报,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保林认为,此次放开股比限制和中美贸易摩擦直接相关,主要发达国家知名汽车企业基本都进入了中国市场,放开有利于缓解贸易冲突压力,“不然不会这么快放开”。
王保林表示,通过合资,中国汽车产业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已经初步积累了竞争力。在传统发动机领域可能我们相对弱势。但重要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获得一定主导权。如果我们判断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大趋势,那么在这一领域我们相对领先。
东风eπ新能源高性能轿跑概念车在2018北京车展前夕发布
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抵御这一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冲击?中国汽车企业有没有能力面对外资“二次入华”?
市场分析认为,不利的影响显而易见。汽车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完全放开后,不仅整车企业本身,也会对汽车零部件、钢铁、机械等上下游产业产生影响。同时国内还有很多自主车企实力弱,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可能将对部分发展中的自主品牌产生打击。
一位汽车企业副总在中国汽车论坛表示,随着关税下调和制造成本的上升,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优势将不再突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会不会向海外转移,存在很多变数。在全球出口前25位的国家中,很多中国周边国家的制造成本指数比我们低。如果汽车制造都去了周边国家,汽车零部件也会跟着走,这样有可能带来中国制造的空心化。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变化,国内互联网巨头和国际大品牌结合,汽车制造企业需要思考未来在哪里。
有利的影响也不少。民生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凌羽认为,放开股比限制将在开放的环境中倒逼企业自主发展的竞争能力。股比放开后,外资车企可能提高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促进本土化的研发、新车型产品的更新换代、国际化企业管理经验和模式的渗透、技术的溢出以及汽车产品的出口等。
市场普遍认为,放开股比限制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外资,原本外资厂家在华只能选择两家合作伙伴,在新政策实施后,外资汽车厂商可以更加合理地在中国战略布局。2018年最早放开的将是专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将有助于外资企业开办新厂,尤其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初创公司,带动国内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原来在政策保护下,很多国有汽车企业对自主品牌发展支持不足,无论在品牌塑造、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不如民营企业。放开股比限制还有利于提升这些企业对技术的和产品研发的重视。
看起来的危局,实际上可能是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
全新红旗E·境GT概念车亮相2018北京车展
分析认为,有了5年的过渡期,中短期来看,放开股比限制不会对汽车产业影响不大,长期来看对国内汽车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大考来临。
目前,我国的乘用车销量虽已达到2017年2474万辆的高水平(全球乘用车中占比约35%),但其中国产自主品牌占比仅约43.9%,且多集中于价格区间偏低、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低端车型;而附加值高、技术难度大的中高端及豪华车型,基本仍被合资品牌车企把控。
华金证券分析师林凡认为,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这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外资股比限制的保护性政策取消后,国内车企将直接面对全球汽车巨头的正面竞争,盈利水平偏高的好日子或将不再。现有的合资车企中外资股比结构如何调整,也是考验双方股东的一道难题。
有观点指出,股比放开对中方和外方的机会是平等的,在市场、技术等方面有实力的中方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股比,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王保林表示,合资合同期到来之后,外资企业会逐渐独立出去,还是中方占比超过50%,都有可能。最终谁能够在合资企业中占据更大份额,取决于双方实力对比。
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高级经理张弛在中国汽车论坛表示,未来我国汽车企业对整车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和股权的削弱和下降是必然的。尽管对于整车合资企业的保护,在商业上有谈判的方法和余地,但只有自主能力的提高,才是应对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
目前在对媒体的表态中,外国车企普遍对现有的合作形式表示满意。
戴姆勒、大众和福特等老牌车企高管表示,他们计划保持合资企业不变。目前,这些公司已将生产和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转移到了中国。因为在中国制造面向中国本土的汽车利润可观。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小林一弘在北京车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不跟更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和中国社会变化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很难实现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和产品的目的,因此,今后还会继续加强跟合作伙伴的合作。
2018北京国际车展,自主品牌汽车展台人头攒动,场面十分火爆。面对汽车产业大调整大变革时期,面对即将来临的更大范围的竞争,国有汽车企业不约而同超常规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
4月17日,吉林省支持中国一汽改革发展暨红旗品牌建设推进会在中国一汽召开。这是吉林历史上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就一户企业召开专门推进会,是中央和地方合力加快一汽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工作推进会,也是政企共同支持民族品牌红旗重树风采的誓师大会。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中国一汽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打造汽车自主品牌等方面都承担着重大责任。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表示,一汽将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和新兴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中国一汽新红旗品牌一口气发布了包括红旗H5、红旗概念车、红旗首款SUV E-HS3、智能驾驶舱等在内的共7款车型及技术展品,彰显了红旗品牌的决心和雄心。
在北京国际车展前夕,东风汽车在北京发布全新的品牌核心理念:品质、智慧、和悦。面向未来,东风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球销量倍增,达到230万辆,推动东风自主品牌整体销量规模进入全球前十。
同样,长安汽车近期也发布了其第三次创业的计划,提出要以效率为核心竞争力,转型经营用户、经营品牌、经营智能化+新能源产品、经营产品和服务,到2025年销售600万辆,自主品牌350万辆,新能源销量至116万辆,位居中国品牌第一位。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专家认为,中国现在汽车企业数量太多,未来需经过不断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30年前国内汽车产业就有100多个制造厂,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到今天还是这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特别大。刚性的市场需求使得这些车企还能生存。随着造车新势力的进入,新技术的发展倒逼汽车企业考虑自己的未来。哪些企业能活,哪些企业不能活,市场说了算。
王保林也表示,车企之间的合作,一定要考虑企业的互补性。依靠市场的力量合作,效果会更好。
从产业发展方向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一定优势,给了我们加快开放的勇气。但汽车转型升级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燃油汽车还将和新能源汽车长期共存。
知名汽车媒体人、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在其新著《车记》一书中大声疾呼:新能源车研发和传统汽车的优化,是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大张旗鼓的电动车热,无疑冷落了中国汽车业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中国汽车论坛表示,无论是欧洲、日本、中国都提出了未来汽车油耗的标准,内燃机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最大,今后的法规会更严格,排放的标准更加严苛。一方面内燃机技术本身要用效率来降低排放,在高质量技术、高性能关键零部件、先进燃烧技术等方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另一方面,现在的应用也预示着内燃机电动化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李安定表示,未来的中国汽车业,必然有中资或外资的独资企业,有中外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中各种股比并存,对于汽车业这样一个全球化、竞争性产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汽车大国,这应该是合理的格局。不能如此,妄谈汽车强国。
合资股比的放开,将带给汽车行业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国企、民企、外资品牌同台竞争,反而可能会促进自主品牌更好发展。全球汽车技术历经百余年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尚需在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中锻造自我,砥砺前行。
加入国资报告微信群
请添加小编微信:raoheng
需注明:姓名-公司-地域